中國組件出口市場路在何方?哪些地區(qū)競爭力無可匹敵?
光伏產業(yè)網訊
發(fā)布日期:2019-04-04
核心提示:
2019年全球需求可望站上110GW的新高,需求增強的同時也有分散化的現(xiàn)象。
經歷劇烈的政策沖擊,光伏市場規(guī)模仍在2018年成長到101GW,且成長動能還會延續(xù),2019年全球需求可望站上110GW的新高,需求增強的同時也有分散化的現(xiàn)象,GW級市場將從2016年的6個成長到2019年的16個,前五大市場的總市占率則將由81.4%下降至約65%。
相對于市場的分散化,供應端則持續(xù)往亞洲集中。根據EnergyTrend的產能數據庫,全球電池、組件產能分別有69%、64%設置于中國,更分別有高達92%、85%的產能位于印度以外的亞洲地區(qū)。進一步分析2019年主要市場的供需狀況,中國大陸、東南亞、臺灣地區(qū)、韓國均屬供過于求的地區(qū),而美國、印度、歐洲等地則必須從這些地區(qū)進口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
貿易壁壘下的競爭分析
光伏市場的國際貿易關系自2012年起即持續(xù)受到貿易壁壘影響,2018年更接連發(fā)生美國201、印度防衛(wèi)性關稅、歐洲MIP結束、美國301等劇烈變動,使市況混沌不明。
由于終端市場仍然存在,供應端如何配合就成了問題。根據各國市場的狀況來看,供應端的產品流向有兩大型式:
1. 直接出口
澳大利亞、日本、東南亞等沒有貿易壁壘的市場,各地產品進出口不受任何限制。此類市場的組件采購商首重組件的性價比、品牌與保固、發(fā)電質量等面向,中國的一線大品牌在這些面向最具優(yōu)勢。
2. 加稅后出口
印度在2018年7月26日啟動防衛(wèi)性關稅,然而觀察中國對印度的出口狀況,可見印度拉貨需求雖在8-10月因政策反復而陷入低點,但11月之后的進口量明顯回溫。印度市場仍有需求缺口,且中國多晶組件加稅后價格仍可控制在 US$0.29/W 以下,使印度的防衛(wèi)性關稅保護程度不足,僅有來自越南、泰國的免稅組件有機會與稅后的中國組件競爭。
另一案例是美國。美國目前有約2.5GW電池與6.6GW的組件產能,對于2019年12.5GW的市場仍分別有10GW與5.9GW的需求缺口。土耳其、印度等國地產品雖完全免稅,但其產能有限,產品性價比亦不如主要的亞洲供貨商,因此美國必定會從亞洲進口產品。在每年2.5GW的電池免稅額度用完后,就需進口課稅產品。以臺灣地區(qū)、中國大陸、東南亞的電池與組件價格來分析,最具優(yōu)勢的是東南亞電池加上美國組件封裝,即圖三的藍線所示。其次是直接由東南亞進口組件。
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qū)目前仍受中美雙反稅覆蓋,綜合稅率高于其他產地。臺灣地區(qū)業(yè)者現(xiàn)行綜合稅率為26.33 – 49.5%,中國產能的綜合稅率則為62.24–286.59%,但臺灣地區(qū)產品的價格較高,因此雙方最低稅率的稅后價格在伯仲之間。不過,因臺灣地區(qū)對美外銷以電池片為主,而中國大多是由垂直一體化廠家直接出口組件,所以主要是分別在電池與組件環(huán)節(jié)與東南亞產能競爭。
除前述兩大形式外,貿易壁壘亦會造成供應遞補與排擠兩種現(xiàn)象。舉例來說,印度的防衛(wèi)性關稅阻擋了馬來西亞產能,若因此發(fā)生供給空缺,則可能由鄰近而無關稅的越南、泰國產能遞補,或者由稅后價格仍劃算的中國產能遞補。而供應排擠最明顯的現(xiàn)象發(fā)生在歐洲。中國產品的價格在531新政后持續(xù)崩盤,且歐洲的MIP于2018年9月3日結束,使中國產品擁有極強的價格競爭力,市占率從2018年10月起就超過了五成,對臺灣地區(qū)、韓國、東南亞等地造成了明顯的排擠效應。
中國產能主宰市場,東南亞供貨彈性最高
各產地所受限制不同,加上各地生產成本與產品市價有落差,在供應鏈于2H18起劇烈降價的情況下,各國貿易壁壘的實質門坎強度不一,全球產品流向亦十分混亂。整體來看,中國產能以其產品性價比與供貨能力而主宰全球市場;臺灣地區(qū)以電池片外銷為主,且生產成本偏高,價格競爭力較弱,外銷空間受到很大的挑戰(zhàn)。相較之下,東南亞產能具有生產成本低、供貨能力穩(wěn)定、出口空間較大等優(yōu)勢。即使在貿易壁壘存在的地區(qū),東南亞產能仍可依據市況變化來調配,供貨彈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