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TüV萊茵章翊馳:不做組件產品和市場的救兵,做排頭兵
作為一個專注于組件檢測技術的專家,章翊馳在采訪中向SOLARZOOM記者表示,在任何時候,一旦有更好的新組件問世,TÜV萊茵一定是行業(yè)內率先做好準備推出相關服務、幫助客戶解決問題的檢測認證機構。他和他的團隊在海量研發(fā)和測試之外,還有著自己的堅持。
不功利,專注市場需求
選擇行業(yè)需求緊縮下行的時間點發(fā)布針對組件品質的新服務,不免會引起記者的好奇和疑問。章翊馳表示,TÜV萊茵從不功利地追逐某個產品或服務,每項新服務的誕生,都基于市場的需求和團隊長期研發(fā)的結果。對于推出“發(fā)電量評級標簽”服務,章翊馳指出,單純從之前僅有的STC組件功率來判斷這個組件表現(xiàn)是否優(yōu)異遠遠不夠,即便是比較全面的室內測試,例如基于IEC 61853的IAM、GTE、Panfile數據包,以及發(fā)電量仿真測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戶外發(fā)電量實測雖然能真實反映組件的發(fā)電量表現(xiàn),但也存在測試周期長、成本高、年度氣候差異帶來波動大,以及不夠直觀等短板。“所以我們一直有做“發(fā)電量評級標簽”的想法,也投入了大量時間進行研究,我們建立了自己的戶外基地,有積累多年的戶外實測的數據庫,在此基礎上才推出這項服務”。章翊馳強調,“醞釀已久”+“時機成熟”才會推出新服務,而非追捧市場熱點。
章翊馳還以領跑者計劃為例來進一步闡述這個問題,“領跑者計劃很大程度上推進了市場的發(fā)展,同時它也促使大家去思考什么樣的組件才是好組件,所以并不是刻意去推這些服務,而是因為市場本身發(fā)展到有這樣的需求出現(xiàn),TÜV萊茵做的就是讓組件在同質化如此普遍的情況下脫穎而出”,而這才是問題的根本。
不屈從,不改變公正立場
據章翊馳介紹,與其他測試和認證不同,“發(fā)電量評級標簽”包含從E到A++7個等級,在抽樣方式上,維持了以往“質勝中國優(yōu)勝獎”評獎的慣例:一是量產組件,二是在企業(yè)提供的1000個組件序列號中,現(xiàn)場隨機抽樣,避免企業(yè)為了獲得好成績而進行特殊準備,嚴守TÜV萊茵第三方的公正和中立原則。
在面對“如果企業(yè)不接受評級過低的結果怎么辦”的問題時,章翊馳沒有躲閃和迂回,他選擇了正面回應,“我們一直面臨這方面的壓力。從大的方面來講,TÜV萊茵一直非常重視自己的品牌和口碑,獲得一個訂單不容易,但要建立一個品牌,讓客戶充分信任更加難,所以我們有自己的堅持。”無論評級結果如何,TÜV萊茵只會根據事先確定的規(guī)則,出具真實的測試結果。如果評級結果不理想,“客戶可以選擇是否讓他的用戶知道這個結果,我們也不會主動公布,但TÜV萊茵絕不會出一個虛假的結果。”
不盲從,關注需求更注重品質
TÜV萊茵非常關注市場的變化,但不是在需求出現(xiàn)時,出于商業(yè)推廣方面的需要,臨時拼湊出一個服務來應付客戶。以目前熱門的鈣鈦礦組件為例,很多客戶曾向TÜV萊茵詢問相關發(fā)證服務,然而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章翊馳指出,組件測試中,除了安全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功率判定,然而目前通用的功率測量方法與組件標準并不適用于鈣鈦礦組件的功率測量和可靠性測試,“首先要知道怎么去測這個組件的功率,鈣鈦礦這個產品有相當大的特殊性,比如它的溫度系數、響應時間、穩(wěn)定性和失效機理都和常規(guī)的組件產品有很大差異,在測試測量時必須考慮這些差異,”而另外很重要的一點,目前市面上還沒有專門用于測試鈣鈦礦組件性能的設備。但章翊馳也指出,TÜV萊茵的研發(fā)團隊一直密切關注新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和業(yè)界有緊密的技術合作與交流,并利用自己的測試資源做了充分的技術儲備,所以這個等待的時間不會很久。
章翊馳反復強調,“TÜV萊茵是要切實幫助客戶解決問題。就像此次推出針對LeTID的測試標準2 PfG 2689/04.19,TÜV萊茵花了近兩年時間打造。這一標準將在測試條件的嚴格程度和最終結果的準確性都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大幅縮短LeTID測試時間并簡化測試流程,不但能減輕目前業(yè)界對LeTID的擔憂,還能更好、更安全地確保光伏組件的品質。”
市場和產品技術瞬息萬變,但第三方機構不能盲目跟風。“市場有任何需求,我們都會保持關注,并努力去開發(fā)、改進和提高相關服務,為新的市場方向提前做好準備,” 章翊馳總結道。